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1年學術年會順利召開
來源:發布時間:2022-01-19
2022年1月16日,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1年學術年會順利舉行,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會議全程采用線上模式召開,實驗室全體科研人員、研究生等100余人參會。
本次學術年會共設有6個主題報告和7個分會場53個專題報告。主題報告包括已完成重大科研項目成果交流,以及新立項重大科研項目設計與規劃;專題報告圍繞遙感機理模型與實驗、地球系統能量平衡遙感、水循環遙感、碳循環遙感、大數據與新型遙感前沿技術等方向分組交流。
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柳欽火研究員致歡迎辭,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張兵研究員在講話中指出,本次會議主題報告和專題報告的設置體現了遙感學科發展的與時俱進及其與當前新技術發展的緊密相關,在2021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中,新增加了一級學科“遙感科學與技術”,充分說明學科發展的蓬勃向上,如何做好這個學科,是實驗室所有科研人員的一份責任。
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張松梅總工程師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實驗室取得的成績和在遙感領域發揮的重要的引領作用,并指出新技術的發展和遙感不斷的深度地融合,推動遙感技術在更廣、更深的范圍內快速發展,希望通過本次學術年會,科研人員可以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上午的大會分別邀請中國工程院王橋院士、張兵研究員、吳炳方研究員、柳欽火研究員、陳良富研究員、張新研究員做題為地表異常遙感探測與即時診斷方法、地球資源環境光動態監測技術、全球變化大數據的科學認知與云共享平臺、國產衛星全球變化定量遙感產品研制、下一代碳衛星總體技術方案研究、復雜地球系統遙感智能認知理論與技術研究的主題報告。
下午分會由實驗室53位科研人員圍繞“遙感機理模型與實驗研究”、“能量平衡系統遙感與過程研究”、“水循環系統遙感與過程研究”、“大數據與新型遙感前沿技術研究”、“即時遙感”、“碳循環系統遙感與過程研究”、“人類活動與環境健康遙感研究”七個專題,為會議帶來了53場精彩的專題報告,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通過本次學術年會,全體科研人員交流創新思路、匯報學術進展、討論科研合作,為活躍實驗室學術氛圍、激勵科研人員創新意識、促進團隊合作和學科交叉起到了重要作用。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每年召開學術年會,旨在逐步打造成為遙感科學基礎研究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
會議合影
- 附件下載
-